保定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成效显著,610.8万亩农田实现“旱涝保收”

保定新闻网 阅读:4 2025-05-13 15:47:27 评论:0

近年来,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,各地纷纷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保定市作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城市,经过不懈努力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保定市已有610.8万亩农田实现“旱涝保收”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保定市地处华北平原,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。然而,由于地形地貌、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,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着较大的自然灾害风险。为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,保定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。

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以来,保定市紧紧围绕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目标,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。一是加大资金投入,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;二是强化科技支撑,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;三是严格项目管理,确保工程质量;四是加强宣传引导,提高农民参与度。

在试点工作中,保定市重点实施了以下项目:

1. 土地平整:通过土地平整,使农田地形更加规整,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。

2. 灌溉与排水:建设灌溉渠、排水沟等设施,确保农田在旱涝灾害面前能够“旱能灌、涝能排”。

3. 田间道路:修建田间道路,方便农事操作和运输。

4. 林网建设:在农田周围种植树木,形成林网,起到防风固沙、调节气候的作用。

5. 农业设施配套:建设农业大棚、温室等设施,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。

通过实施以上项目,保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以下是部分成果:

1. 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。试点区域粮食产量比非试点区域提高了15%以上。

2. 农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。试点区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,实现了“旱涝保收”。

3. 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优化。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,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。

4. 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。试点区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非试点区域提高了10%以上。

5.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。高标准农田建设减少了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。

总之,保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保定市将继续加大投入,扩大试点范围,努力实现全市高标准农田全覆盖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保定新闻网提供聚焦、健康、城建等8大民生板块及本地文化资讯,打造有温度的城市信息枢纽”,用关键词串联内容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