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县山区小学创新教育模式:古长城研学课助力学生成为兼职文物巡查员

近年来,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创新中不断发展,各地学校纷纷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。近日,河北省唐县山区小学就开展了一项别开生面的古长城研学课程,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,成为兼职文物巡查员,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唐县山区小学位于河北省唐县,这里地势险峻,风景秀丽。该校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将古长城作为研学基地,为学生打造了一堂生动的户外课堂。
在古长城研学课上,学生们身着汉服,跟随老师一起走进长城,感受历史的厚重。他们不仅了解了长城的建造历史、军事作用,还学习了长城文化、民间传说等知识。在老师的带领下,学生们还亲手触摸了长城的砖石,体验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。
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学校还特别聘请了专业的历史文化讲师,为学生讲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在研学过程中,学生们还担任了兼职文物巡查员的角色,负责对长城沿线进行巡查,发现并报告文物损坏、安全隐患等问题。
这项兼职文物巡查员的任务,不仅让学生们对长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在巡查过程中,学生们认真观察,细心记录,发现问题时及时上报。这种实践体验,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,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此外,学校还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长城文化。学生们纷纷表示,通过这次研学活动,他们不仅增长了见识,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唐县山区小学的古长城研学课程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。许多家长表示,这种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,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,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。同时,这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、锻炼能力的平台。
据了解,唐县山区小学将继续深化古长城研学课程,不断丰富教学内容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。未来,该校还将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参与,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。
总之,唐县山区小学的古长城研学课程,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、传承文化的平台,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,增长见识。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,无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会有更多学校借鉴这种模式,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新一代人才贡献力量。
- • 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上线,扫码即可追溯驴肉火烧原料产地,守护消费者“舌尖上的安全”
- • 涞水县召开教育强县誓师大会,明确六大攻坚行动路线图,共筑教育强县新篇章
- • 顺平县肠衣工匠荣膺省级非遗传承人,传统工艺助力出口创汇再创新高
- • 阜平乡村振兴学堂开课,培育千名“新农人”主播,助力乡村经济发展
- • 雄县古乐焕新颜,走进中小学课堂培育非遗传承新生代
- • 荆轲塔文物保护升级:激光扫描技术助力燕赵刺客历史原貌精准还原
- • 保定百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启动,农业用水效率提升35%
- • 易县酸枣仁产业集群蓬勃发展,助力10万人就业,产业链辐射全国
- • 阜平与雄安共建净菜基地,每日100吨高山蔬菜直供新区,助力新区绿色发展
- • “一带一路”跨境电商峰会签约30国,交易额突破200亿元,共绘全球贸易新蓝图
- • 直隶官府菜非遗工坊启用AI厨师助手,百年菜谱精准还原宫廷风味
- • 《保定方言美食纪录片登陆Netflix,海外观众争相学习“驴火”发音》
- • 安国市中医药特色高中挂牌,学生可考取“中药炮制师”职业资格,开启中医药传承新篇章
- • 安国市“中药小院士”评选启动,百名中小学生获药材种植科研基金,传承中医药文化新篇章
- • 保定铁球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世界非遗,五代传承人收徒30名,传承匠心独运的技艺
- • 狼牙山红色旅游热度攀升,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大关
- • 高阳纺织业勇闯中亚,设立工厂规避关税,年省成本超3亿元
- • 曲阳县石雕非遗学院揭牌,石匠学徒有望成为“国家非遗传承人”
- • 高阳县纺织博物馆非遗织机实操课开课,体验传统技艺,2小时织出专属土布杯垫
- • 保定西大街民国风情街华丽升级,80家店铺全面启用数字人民币消费
- • 曲阳石雕文化产业园升级,3D扫描雕刻技术助力传统工艺效率飞跃
- • 曲阳县石雕合作社携手启动“残障工匠孵化计划”,助力残障人士实现人生价值
- • 博野程委镇“梨木烙画体验馆”上线,千年梨树皮演绎民俗艺术新篇章
- • 张飞牛肉携手保定打造“翼德宴”,三国IP餐饮年产值突破亿级大关
- • 涞水县野三坡村民自编地质实景剧,年演出收入超百万,成为乡村振兴新亮点
- • 奶牛场沼气发电项目并网,助力年碳减排量等效植树百万棵
- • 保定西大街民国风情街焕新升级,80家店铺率先启用数字人民币消费
- • 世界名校赛艇挑战赛开桨,牛津剑桥代表队亮相白洋淀,传承千年文化,竞技体育精神
- • 涿州花丝镶嵌艺术节绽放异彩,30国设计师跨界联名奢侈品
- • 安国“数字药田”覆盖万亩,中药材溯源助力溢价提升40%
- • 《科技+非遗》特展国博开展,保定铜雕技艺惊艳京城
- • 白洋淀芦苇艺术季盛大开幕,渔民现场展示“苇编航母”绝技
- •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户涞源,助力传统民居焕发新活力
- • 新校区职教园区盛大启用,京津冀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基地正式落成
- • 华北地区肿瘤治疗新篇章:国际医疗基地肿瘤质子中心封顶,填补技术空白
- • 全球最大锂电池回收项目正式投产,年处理量达20万吨,引领绿色能源循环利用新潮流
- • “双师型”教师占比提升至65%,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常态化:职业教育改革再迈新步伐
- • 安国市农村污水处理智能管网投用,助力10万农户迈向绿色生活
- • 望都县辣椒酱扶贫生产线投产,脱贫户持股合作社年分红翻倍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顺平县腰山王氏庄园打造“清代管家沉浸剧”,游客体验古代账房生活
- • 定兴乡村春晚火出圈,村民自编节目播放量破百万,传统文化魅力再焕新颜
- • 长城汽车智能工厂投产,每小时下线120台新能源车,引领汽车制造新潮流
- • 高阳县“织女诞”万人梭子舞刷屏,抖音播放量破2亿,传统民俗魅力再展风采
- • 国际慢食协会落户保定,全球首个“驴肉火烧文化保护区”挂牌,传统美食文化再掀热潮
- • 涿州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基地盛大落成,助力无人机产业人才培养
- • 高阳纺织职校直播电商专业爆火,毕业生年带货额超5000万元,引领职教新潮流
- •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孵化企业突破500家,科创成果丰硕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涞源“冰雪葬礼”引发热议:骨灰冰雕融入七山滑雪场,永久展示别样哀思
- • 望都县辣椒合作社创新模式:“妈妈车间”弹性工作制助力育儿与增收
- • 直隶官府菜AI厨师学院盛大开学,机器人掌握300道宫廷菜做法引领烹饪新潮流
- • 《保定味道》英文版出版,解码燕赵饮食文化,百道食谱展现地方特色
- • 保定焖子技艺申报地理标志,冷链包装助力传统美食进军大湾区
- • 低空经济新篇章:拓展至应急救援、文旅体验等20+应用场景
- • 曲阳石雕元宇宙展厅盛大上线,数字藏品交易额三月突破2000万元
- • 职教中心高考体检全程数字化,人脸识别技术助力杜绝替考漏洞
- • 光伏扶贫电站智能运维助力发电效率提升18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唐县古中山国遗址打造“青铜器翻模工坊”,亲子体验饕餮纹印章铸造
- • 涿州职教学子VR作品惊艳国际大学生电影节,荣获“更佳数字艺术奖”
- • 保定乡村振兴学院揭牌,助力培育万名“数字新农人”
- • 望都县辣椒加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获专利,年节水50万吨,绿色环保新篇章
- • 高阳纺织纹样惊艳巴黎时装周,非遗土布变身高定礼服闪耀秀场
- • 雄县古乐走进中小学课堂,培育非遗传承人新生代
- • 博野县古梨树碳汇收益助力特困户,每人每年可享3000元医疗补贴
- • 保定13县区携手成立协同招商联盟,共谋京津冀万亿级产业资源池发展新篇章
- • 财经部与计算机部教师跨学科教研,共解职普融通教学难题
- • “积分制”创新治理模式,环保行为换米面粮油,千村共筑绿色家园
- • 保定县域ESG发展指数全国首发,绿色GDP占比领先全国
- • 望都县辣椒太空育种基地落成,抗病品种亩产突破2000公斤,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亚洲最大氢能储运设备基地在保定成功落地,年产值预计突破500亿元
- • 农业农村部在保定试点“农业共富体”模式,集体经济增收超30%成效显著
- •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“十个全覆盖”助力3.2万群众家门口就业
- • 保定马拉松赛华丽升级,金牌赛事闪耀3万名跑者风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