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水驴业粪污资源化率高达95%,循环模式获部委案例库青睐

近年来,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,其中,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。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,一家以驴业为主导的农业企业,通过创新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,实现了粪污资源化率高达95%的显著成果,其循环模式更是被写入国家部委案例库,成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典范。
徐水区作为驴产业的发源地,拥有悠久的驴业养殖历史。然而,在传统养殖模式下,驴粪尿等粪污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,不仅污染环境,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。面对这一难题,徐水区驴业企业积极探索,勇于创新,最终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突破。
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,建立了完整的粪污处理体系。首先,对驴粪尿进行固液分离,将固体粪便作为有机肥料,液体粪水经过处理变为生物肥料。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还引入了微生物发酵技术,加速有机物的分解,提高肥料的质量。经过处理的粪污资源化率达到了95%,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。
在循环模式方面,该企业形成了“驴粪尿—有机肥—农作物—驴饲料”的循环产业链。首先,驴粪尿经过处理变成有机肥料,用于种植农作物,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秸秆、果实等又可作为驴饲料。这种循环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,还减少了环境污染。
此外,该企业在技术创新、人才培养、政策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企业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,为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。同时,企业还积极参与政策宣传,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经验,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参与绿色农业发展。
徐水区驴业企业的成功实践,得到了国家部委的高度认可。该企业的循环模式被写入国家部委案例库,成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典范。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肯定,更是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的一种激励。
在新的发展形势下,徐水区驴业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,推动农业绿色发展。同时,企业还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带动更多养殖户参与绿色农业发展,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。
总之,徐水区驴业企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成功实践,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将继续关注农业绿色发展,推动更多企业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,助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- • 安国药王庙会首推“百草盲盒”,古方换 *** 香囊,游客体验传统文化新风尚
- • 保定智慧交通系统上线,智能调控200个路口信号灯,城市交通焕新颜
- • 保定荣获“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城市”称号,彰显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认可
- • 保定农业大数据云平台上线,灾害预警准确率达95%,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
- • 安国市药师家族嫁女,百草箱内含365味药材种子,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
- • 望都县辣椒文化节盛大开幕,沉浸式体验“辣味三千年”历史长廊
- • 唐县流动医院改装救护车,太行深山区实现CT检查村村通
- • 望都县辣椒主题食疗餐厅盛大开业,慢性病患者可刷医保卡就餐
- • 财经部与计算机部教师跨学科教研,携手破解职普融通教学难点
- • “人才绿卡”新政发布,助力科研创新,更高提供500万元资助
- • 保定马拉松赛道穿越千年古城墙,全球2万选手共赴这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奔跑盛宴
- • “安国药市开市典礼重现明清药王祭,百家中外药企共祭邳彤”
- • 府河生态公园开放:废弃河道变身10公里滨水绿廊,成都市民新休闲胜地
- • 保定老字号直播基地启用,单日带货总额突破500万元,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
- • 望都辣椒酱签约非洲10国订单,年出口额破3亿创历史新高
- • 涞水县野三坡“石头民谣”:山民吟唱,声音入库国家声音博物馆
- • 高阳县纺织厂家属院改造竣工:百年苏式建筑群华丽变身,成为历史街区新亮点
- • 《阜平晋察冀红色剧本杀上线,百里挑粮小道实景还原军民鱼水情》
- • 老调剧团创排《颜元传》,沉浸式剧场门票预售秒罄,传统文化魅力再现
- • 定瓷非遗传承人运用3D打印技术突破,复刻宋代釉色精准度达99%
- • 保定陆港与天津港通关一体化,物流成本直降35%,区域物流效率再提升
- • 安国药王文化节首设“丝路药香馆”,30国传统医学代表共研古方
- •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提速:保定128个项目入册《外商投资指引》
- • 涞水县拒马河禁渔期生态补偿发放,渔民转岗护河员月薪3500元助力生态保护
- • 唐县山区学校营养餐全覆盖,跑山鸡和有机蔬菜助力健康成长
- • 望都县辣椒田启用AI虫情监测站,农药用量减少45%,科技赋能农业绿色发展
- • 望都辣椒太空育种基地成果落地,抗病新品种助力农户亩产增收60%
- • 保定军校文物赴俄展出,揭秘中俄近代军事合作渊源
- • 保定军校文物赴美展出,中美携手共探近代军事教育史
- • 雄县古乐抢救性录音圆满完成,72首曲谱入库国家音乐基因库
- • 涿州花丝镶嵌艺术节盛况空前,30国设计师跨界联名奢侈品,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
- • 高阳纺织业数字化转型加速,全国首个毛巾产业云平台交易额突破50亿
- • 京津冀县域协同招商联盟正式成立,保定13县区共享万亿级产业资源池
- • 望都县辣椒田虫情监测站联网,脱贫户手机收预警减损30%,科技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保定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,首次达国家二级标准,成功退出全国“后十名”
- • 中新生态城启动建设,新加坡吉宝集团投资百亿打造低碳未来园区
- • 《水经注》多语种翻译项目启动: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出版,传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
- • “顺平腰山镇试点‘数字乡村’,AI大喇叭精准推送农事预警,助力农业现代化”
- • 安国市“二十四节气药膳宴”开席,川芎炖驴肉配枸杞冰淇淋成爆款,传统与现代的美食盛宴
- • 京津冀戏曲节落户保定,老调剧团将连演30场,传统艺术绽放新光彩
- • “雨露计划+”升级版助力职教毕业生定向输送雄安新区,共筑未来之城
- • 徐水刘伶醉古窖池开放,万元级“生肖封坛酒”预订量突破千坛,传承匠心,品味文化
- • 顺平肠衣企业组团赴德参展,成功斩获欧洲米其林餐厅千万订单
- • 涞水县野三坡村民自导实景剧《地质史诗》年演出收入破200万,乡村旅游新亮点
- • 高阳土布时装秀惊艳米兰设计周,非遗蓝染工艺闪耀欧洲时尚界
- • 竞秀区试点“元宇宙校园”,家长VR参与开放日活动,共筑教育新未来
- • 保定扶贫产品馆入驻雄安新区,扫码探索帮扶故事与溯源信息
- • 博野县古梨园开放“树洞邮局”,百年后游客信件随梨树生长显现
- • 望都县辣椒合作社创新“妈妈车间”,弹性工作制助力育儿与增收两不误
- • 望都辣椒深加工园盛大开园,万吨辣椒素提取线助力京津冀产业升级
- • 保定乡村振兴学院揭牌,助力培育万名“数字新农人”
- • 保定全域推广光伏发电,农村屋顶电站覆盖率达60%,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涞源县七山滑雪场周边村冰雪经济兴起,贫困户滑雪教练月薪破8000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北京研发·保定制造”模式深化,河北京车智能列车助力亚运会精彩呈现
- • 祖逖北伐路线数字地图上线,AR技术再现“中流击楫”壮志豪情
- • 曲阳县石雕合作社携手启动“残障工匠孵化计划”,助力残障人士实现人生价值
- • 涞源县冰雪民俗VR游戏发布,玩家穿越时空体验零下30℃的冬祭文化
- • 保定净菜进京产值突破百亿,占据北京市场22.1%,领跑全省农业发展
- • 顺平县肠衣产业链延伸,助力脱贫户家门口制作宠物食品年增收5万元
- • “跟着火烧游保定”:探寻非遗美食之旅,串联20处工坊风情
- • 唐县庆都山唐风温泉行宫:穿越时空的汉服泡汤之旅,共赏《霓裳羽衣舞》
- • 涞源高山冷水鱼养殖规模亚洲第一,三文鱼年产量超万吨,助力中国渔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易县清西陵保护区搬迁村民住进“光伏新村”,年享分红超万元,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高中校长轮岗制落地,名校领导跨校任职开启教育新篇章
- • 涞水野三坡地质侦探之旅:穿越5亿年岩石,解码地貌之谜
- • 全国首单“碳汇+农业保险”在保定落地,助力50万亩生态农田守护绿色未来
- • 光伏扶贫电站智能运维助力发电效率提升18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顺平桃花节引入汉服旅拍,农家乐收入翻番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三年行动计划启动,新建2000套安居房源助力教育均衡发展
- • 空气质量迎来历史性突破:首次达国家二级标准,PM2.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以下
- • 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成效显著,鸟类种群增至230种,展现生态治理新成果
- • 《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纲要》发布,吹响六年大改观目标集结号